目录

有关刘建侯革命足迹的文史资料拾零

随着资料的丰富,研究的深入,有关刘建侯的记述越来越多,先将其中部分摘录集合于本文。

目录

《“倒贾”运动》作者:王惠民,《渭南文史资料》第六辑P204,1995年

  民国十三年(1924),渭阳中学成立,继黄树泰之后贾雨天任校长,继续向学生进行封建奴化教育,引起广大学生和当地进步人士的不满。是年冬,渭阳中学学生受赤水职业学校革命斗争和本校教师韩仲范(故市人)进步思想的影响,引起对传授孔孟之道的语文教师张从善的斗争。贾雨天出面训斥拦阻,激起了师生愤怒,遂掀起倒贾学潮。共产党员刘建侯,以“渭南教育促进会”的名义,将贾的罪状公诸于众,并宣布学生罢课。之后,刘建侯又召集渭南教育界人士开会,部署倒贾事宜。赤水职业学校的学生积极响,亦罢课支持,斗争持续一月之久,贾被迫下台。次年春,韩仲范任渭阳中学校长。


《国民党渭南县地方组织简史》作者:张平,《渭南文史资料》第五辑P28,1993年

  三、缩编阶段(1931.7一1940.3)

  1931年7月,审查、整理任务完成,县党务审查员办事处即改称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按照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关于“县党部应裁减工作人员”的决定,办事处在组织机构上做了大量的缩编,仅设组训、宣传干事、另设助干、录事各2人。

  这一阶段,先后担任县党务指导员的有:

  王铭杰(1931.7一1933.7)

  黄修吉(1933.7一1934.3)

  王国炳(1934.3一I937.8)

  吴志超(1937.8一1939.3)

  邓麒(1939.3-1939.6)

  王冠仑(1939.6-1940.6)

  这一阶段前期,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的主要活动是进行一些例行公事,如召开总理纪念周及举行有关节日庆典和纪念日活动,开展“新生活运动”等。利用这些活动进布反共宣传。在行动上,积极参与侦察、破环中共渭南地下县工委活动。“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主体人员慑于人民的反蒋运动,均逃高县城。1937年4月,方流复活动。抗日战争初期,渭南县各界抗敌后援分会成立,会址设在党务指导员办事处。县长强云程、县党务指导员吴志超及各界爱国人士刘振之(即刘建侯)、何明珊、李斐初、李文白等11人为委员,吴志超是5名常委之一,负实际领导责任。县各界抗敌后援分会在各中学设学校支会,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实际上受中共地下组织所领导),对民众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向前方将士进行募捐,并慰间当地驻军及伤病员,对抗日运动起了积极推进作用。


《大革命前后的隆兴学校》作者:雷震,《渭南文史资料》第五辑P198,1993年

  隆兴学校既是国民教育的基地,也是锻炼和培养革命骨干的场所,又是我党干部的联络点和接待站。仅大革命失败前的几年间,经党组织派遣,先后以教师身份来校从事革命工作的有魏野畴、方仲如、雷五斋、张继华、张文华、刘建侯、张芳甸等同志。学校复课后,革命教育不减当年,不过以隐蔽的方式进行而已。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经该校结业送进延安的进步青年有……


《抗日县长崔孟博》作者:段志安,《渭南文史资料》第二辑P62

  (1938年)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导下,沈志民、贺修之、王尚德等积极支持崔孟博联合渭南军政、工商、文教、卫生各界爱国进步人士何明珊、雷五斋、朱立哉,以及参加过渭华起义的中共早期党员刘建候、允祇天、金子毅、梁俊琪、宋蔚青、冯异僧等共商抗日大计。在进步力量的支持下,崔孟博通过调整人事,安排中共党员及思想进步、拥护抗日的人士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除委任贺志云为动员委员会秋书(兼县府秘书),还委任贺修之为县民教馆馆长、冯异僧为县教育局局长。……


临渭区档案局编 三秦出版社,2016《临渭红色印记》P195,缅怀先辈守望丰碑,张我公

……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仍继续做地下斗争。1933年红二十六军南下,欲在渭华一带建立根据地,不料遭重创,刘志丹、王世泰等被困。张我公组织中共党员配合王世泰成功向大革命时期党员刘建侯家借280块大洋,解决了刘志丹等返回陕北路费。(编者按:这是一段佳话。据刘建侯家后人讲,当时刘建侯毫不犹豫地把家中准备修一院房的积蓄全部“交给”了组织,虽说是“借”,但并未开借据。这笔既无归还,也从没索要的“借款”,反映出党组织对刘建侯的信任,也表现出刘建侯同志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详见张我公巧借现大洋,刘建侯义助刘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