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刘建侯的挚友 — 雷五斋

目录

雷五斋校长与刘建侯同志是革命事业的战友、是教育事业的同事、也是生活中的挚友。刘建侯在受迫害,狱中落病,久治不愈离世后,雷五斋先生还数次专程慰问和关心刘的家属。

/images/ljh/雷五斋先生.jpg
雷五斋校长是刘建侯同志的革命挚友

  雷五斋(1900 — 1974),渭南县庵王村人(今临渭区龙背街道安王村),教育家,中共早期党员,后长期支持革命活动,关心革命同志。1938年下半年至1941年下半年、1946年下半年至1949年2月,曾两次出任渭阳中学校长。在陕西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解放后,曾任陕西教育工会主席等职。著有《从复兴农村说到我们简师要走的道路》发表在1936年渭南简易师范学校编印的《周年纪念特刊》。雷五斋校长与刘建侯同志是革命战友、是教育同事、也是好朋友。


有关雷五斋先生部分事迹的文摘:

  1923年,经李大钊和刘天章介绍,李子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李子洲毕业。受李大钊和中共北京区委委派,李子洲回陕与王复生、王懋廷、蔡南轩、何寓础、关中哲、雷五斋等开辟革命工作。


下文:武军主编,峥嵘岁月回忆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04,第170页。根据李醒吾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访问谈话整理。李醒吾,时任北京机械化施工公司顾问。

  李醒吾回忆:  西安解围不久,王勉之、刘建侯、雷五斋等按照广州农讲所的办法,在板桥半截场村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班,邀请从广州农讲所结业回来的几个同志授课,学习时间为一周。我参加了这个讲习班。结业后到各村组织农协会,发动农民斗争。


下文:从废科举立学校到解放前的陕西教育,作者:韩维墉,《陕西文史资料数据库》

此外,韩述之、杨晓初等进步人士于1926年在渭南固市镇创办了渭阳中学,执教者有方仲如、雷五斋、韩志颖等,均系共产党员。


下文:中共子洲县委宣传部和子洲县史志办公室编著,红色子洲,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04,第7页

  1927年8月4日,井岳秀下令查封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聚集的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大部分教师被遗送回乡,学生被迫离开学校,进步书籍被付之一炬,并限令校长、共产党员常汉三3年内不准任教、任职,离校回家。中共绥德县委书记蔡南轩、宣传委员关中哲,以及共产党员雷五斋、赵少西4人被捕,拷问数日后被驱逐出绥德,县委遭到破坏,革命转入低潮。随后,并岳秀又强行解散了各地的农民协会。白色恐怖笼罩整个陕北大地


  1929年,李敷仁仍回宣传部工作,负责主办“暑期党务训练班”。他聘请共产党员何寓础、雷五斋等几位专家名流,前去讲课。


下文:摘自《陕西文史资料数据库》之《“五四”运动以来陕西进步报刊简介(一九一九——一九四六年)》 作者:王淡如,

《渭 潮》   西安教育界一部分人所组织的《渭潮》社出版的综合性不定期刊物。内容有文艺、历史、哲学、小说、戏剧、诗歌等。写稿者有崔允升、武伯纶、程西琤、余海波、田克恭、刘九如、刘尚达、曹冷泉、原禾森、张雨棠、雷五斋、刘永言等。中间曾一度停刊,一九三○年复刊,不久又停,共出八期。


下文:摘自《陕西文史资料数据库》之《忆宋绮云及《西北文化日报》》作者:曹冷泉

二、西安重逢   和绮云分别两年,革命经历了严峻、艰苦的岁月和崎岖的道路。回忆南京,不少同志已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我来西安,本来是利用蒋冯之间的矛盾,以便开展工作,不料冯玉祥倒蒋失败了,蒋介石又卷土重来。在西安的两年,我曾以冯玉祥的宣传部为阵地,和刘永言(牺牲于山西)、李敷仁、雷五斋、何寓础、程西铮等同志组织反蒋宣传,利用在该宣传部的职权,开展“二·七”、“五·一”、“五·四”、“五·卅”、“十月革命节”等纪念活动,进行革命鼓动,并掩护进步书局,借党训班名义,传播马列主义。


下文:摘自梁益堂(1902~1974)《陕南党组织建立情况的回忆》,《陕西党史资料通讯》第八期18-20页。梁益堂曾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解放后任陕西师大函授部主任。

  一九三○年八月,我(梁益堂)奉省委命令,赴汉中地区工作,……他只交待了汉中的黄茂昭、杨绍秀、赵德茂、何仕林、陈文华等五、六人……   去汉中的职业是田伯英介绍,是到第五师范教书。我是一九三○年八月二十日到汉中的,先到城固,同路去的有雷五斋。到城固见面的是周彬如、郑月波、梁子炽,通过雷五斋介绍认识他们。……   不到三个月,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各县各级党的组织先后建立、健全起来,恢复了正常活动,其中以南郑、城固、宁强、洋县较好,较差的是褒城(大概印象)。


下文:摘自《陕南特委龙岗寺代表会议负责人梁益堂》

  同年(1930年)7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派梁益堂前往汉中,恢复建立党在陕南的领导机关。8月,梁益堂与雷五斋、金子远、王瑞轩、焦保全从子午道步行到城固,暂住周彬如家中。以省立第二女子师范(今汉台区青年路小学)教育主任的公开身份开展工作。


下文:摘自《革命未成身先死 壮志未酬志犹存——记安康起义总指挥—王瑞轩》

  王瑞轩所在的西安书院门街大吉厂巷25号家中,就驻有中共陕西省委机关的秘密活动据点,机关的负责人是黄平,许多省委委员和进步人士经常在此聚集开会,其中就有刘伯坚王叔振夫妇、黄平、许权中、张性初、张金印、贠德暹,何寓础、梁益堂、李茂堂、亢心斋、熊文涛、史直、邓黎生、雷五斋、朱茂青、常汉三、浦克敏、严木三、王君毅、秦德君等人。

雷五斋,渭南人。王瑞轩同乡好友。1926年以前参加杨明轩、李子洲等人创办的进步组织共进社员并参加共产党,1924年后与常汉三、何寓础等在绥德第四师范任教。1930年夏,与梁益堂、王瑞轩一行五人赴陕南。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曾任政协陕西省常委,省教育工会主席等职务。


  1930年下半年,南郑县及汉中警备司令部将梁益堂逮捕。经党组织及雷五斋、常汉三等人营救,终以疑案,仅免上解而关押。直到杨虎城将军入陕,刘郁芬部离陕,始得释放。


下文:摘自《中共南郑县历史大事记(1921~1949)》

  1931年1月,特委在螺祖庙以组织学生复习功课为名,开办党团员训练班。训练班由梁益堂、雷五斋讲解社会发展史、辨证唯物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等。


下文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咸阳市渭城区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渭城文史资料,第4辑,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09,第160页

  1932年4月下旬戴季陶来陕,在西安革命公园礼堂向全体中学师生进行反动宣传,梁益堂与中共党员雷五斋等当场向戴发难,引发了轰打戴季陶行动。在党的领导下于26日爆发了“四·二六”学潮,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遭军警镇压。


下文: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华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02,第537页

  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王子休(德崇)任校长1,雄心校务,整修校舍,拓宽操场,增收学生。同时,聘熊文涛、王敬之、雷五斋、白伯旅、严木三、李品仙等一批博学有识之士任教。是年,又增设高中班,实行男女同校。教学空前活跃。


下文摘自:中共勉县县委党史办公室提供,《王卓玉烈士传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勉县文史资料,第3辑,1987.08,第1页

  王卓玉,字汉生,化名王轮,王英、王卓,测吾。一九一二年生于勉县黄沙镇。自幼聪慧,人称“灵童”。八岁入黄沙东岳庙小学读书。一九二九年毕业后考入汉中第五师范学校,一九三三年毕业。在师范学习期间,受到进步老师梁益堂、雷五斋,李敷仁等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如饿似渴地博览红色书刊,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先后被选为学生会委员,担任了校刊《前驱》、《追求》的编辑工作,经常撰写诗文进行革命宣传,深受师生的钦佩和地下党组织的器重和培养。一九三〇年五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是年(1934年)六月渭南士绅鉴于省立三原女中之增设,私立尧山中学之筹备,及潼关职业学校之扩充,恢复渭阳中学之念日浓,且陇海铁路西行猛进,地方交通日益便利,愈感文化落后之可悲,振兴教育之重要,恢复渭中,更觉刻不容缓。于是有雷五斋、马子宜、刘振之(即刘建侯)、张继华、常步杰等发起,假二小招集县中各机关领袖及在野名流开会筹商,复校之念早已埋藏于人心,一经提议,咸表赞同,当场推举董事,一方面向县府交涉经费,一方面即招生开学,七年停办之渭阳中学,在公众扶植之下,又得与世人相见矣。2


下文摘自:《老八路骆行(之一)— 学生时代》

  1939年,阿姨(骆行)就读于渭阳中学(现名固市中学)。渭阳中学成立于1922年,在大革命时期是渭北革命的堡垒,也是渭华暴动的指挥部,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都与该校有过密切地联系。学校里有一批从名校毕业的优秀教员,其中有不少的共产党员,如校长雷五斋、美术教员刘流(刘铁华)、数学教员马荫宇(马乃恕)、地理教员李辅仁等。教历史的老师从讲历史讲到爱国,教语文的老师讲述丁玲、沈从文等进步作家的著名文章。


下文摘自:《一二九书报社》雷淑琴、伏恒升根据左天恩口述整理

  1940年,渭南县党部发现了邮寄的《新华日报》,他们找到了固市中学,要校长雷五斋严查耿忠其人。……教务主任(梁益堂)从中周旋使左天恩化险这夷。实际上校长这次谈话也只是提醒左天恩今后要多加注意而已。


下文:杨树民主编,渭南县志,三秦出版社,1987.06,第490页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先由王振江、张志杰、李彦杰、张志超等人组成三青团渭南分团筹备处。同年七月,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渭(南)临(潼)分团部。由地下共产党员贺修之、王璋峰、雷五斋和县长刘兴沛、知名人士李振江、王邦彦、王振江等7人组成干事会。


  1941年2月中旬,刘植青笔述、梁益堂书丹、雷五斋立石(碑)于渭阳楼东侧,纪念“本校前身为渭南初中简易师范。雷校长任内,始改组为固市初级中学。……”


  1941年暑期,梁益堂处境危急,适逢教育厅通知固市中学校长去中央训练团教育人员训练班受训,梁益堂要求并取得校长雷五斋同意让他去训练班,以解危局。受训一个月结业,仍回固市中学。后又经雷五斋同志介绍,去大荔县民众教育馆担任辅导部主任兼县中国文教员。


下文:摘自《梁益堂先生在渭南》文章作者:王希良、潘建文、武荟荃,《临渭文史资料》第八辑P92,1998年。作者单位分别为:渭南师专、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杜桥中学

  1943年春,梁益堂受雷五斋之邀,到大荔民教馆任主任兼大荔中学教员。 


下文:共进社与西北革命,作者:杨明轩, 本文系杨明轩同志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延安西北局干部会上的讲话,《陕西文史资料》(第九辑)

 附:我能记得的一部分社员姓名 ……(二十三)其 他: 李象九、谢子长、史唯然、阎红彦、王有才、高岗、张世兴、亢维恪、王尚德、李致煦、曹必达、汤登科、曹力如、张德望、贾拓夫、王怀德、王子宜、王森然、王懋德、王授金、程希生、韩叔恂、张含辉、师守命、柬九锡、吴宝书、史可轩、崔贯一、赵通儒、雷五斋、李维屏、张金印、秋步月、王观德、王观政、张性初。


下文:摘自《怀念张继华先生》文章作者:王亦哲,《渭南文史资料》第五辑P146

  1949年2月渭北第一次解放,几天之后,故市、下吉两个中学三百多名师生跟随西北野战军第二军北上进入解放区去了。这是手持笔杆的一支文化部队的前线起义。驻在澄县,野战军总部的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两校师生的代表,当晚,并在澄县北门外广场为全体起义师生举行了盛大的联欢和招待晚会。参加会见和晚会的除了两校校长雷五斋、詹抚华两先生外,在教师中也有在故市中学任教的张继华先生。当时,先生年已半百,鬓角添上了丝丝银发,但神采奕奕,他见了我便和我亲切握手,并告诉我,从此他得到了新生。


下文: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华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02,第538页

  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49年秋,接办后改私立为公办。1950年元月,雷五斋(渭南人)出任校长(咸林中学),继任华县龙山李遂生(1951年),1952年9月渭南赵玉玩任校长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


下文:陕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协商委员会的组成,摘自《陕西文史资料数据库》

第二届协商委员会

  主 席 潘自力

  副主席 李合邦 韩兆鹗 孙蔚如

  秘书长 赵伯经

  常务委员

  潘自力 李合邦 韩兆鹗 孙蔚如 牛书申 王芸竹(女) 甘一飞

  李连璧 李象九 姚尔明 姜宏模 胡景通 时逸之 马良臣 张如洲

  温重为 杨玉亭 杨伯伦 雷五斋 赵伯经 韩望尘 严崇师 苏资琛

   委 员 潘自力 李合邦 韩兆鹗 孙蔚如 牛书申 王一山 王芸竹(女)

  王振喜 王影清 甘一飞 石雨琴 吕鲜艳(女) 妙阔法师

  李连璧 李象九 李圣学 武云绮(女) 邱光晨 金定一 姚尔明

  姜宏模 段瑞琴(女) 胡景通 韦仲章 党仙洲 杨玉亭 杨伯伦

  杨茂三 杨喜瑞 杨步浩 雷五斋 贾宏福 翟 磬 赵伯经 刘仲哲

  刘述之 刘培基 刘剑涛 鲁秦侠 霍祝三 薛兴军 韩望尘 严崇师

  苏资琛 孙辅丞 徐雪尘 徐觉民 时逸之 马良臣 崔田夫 崔焕九

  张如洲 张维翰 张明亮 梁秀英(女) 梁益堂 陈书舜 温重为

  黄宪之 黄体颖 黄子祥

注释:

/images/ljh/校长雷五斋签发肄业证.jpg
1952年的一张华县咸林中学肄业证明书,校长雷五斋签章


  1. 指华县咸林中学 ↩︎

  2. 《固市中学校史资料》2002,《渭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沿革》二十五年三月李崇德编述(选自渭南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编印的《周年纪念特刊》页二至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