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革命先驱刘建侯同志陵园

目录

  又是一年清明节。

  俯瞰八百里秦川关中大地,阡陌纵横,道路交通,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静静地由西向东穿行其间,这块土地就是首任“天府之国”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的东部,渭河北岸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渭南市临渭区信义乡安刘村。这里曾经出现了一位平凡又了不起的人物。

  安刘村有一所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都叫“振之小学”,方圆附近的人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这所学校尽管现在名不见经传,可是八十多年前(原文写2011年),在这片土地上,确是赫赫有名,是当时这片土地上最早的新式学校。一个普通村庄就有这么一所学校,那个年代是相当了不起的事。都原于那个轰轰烈烈革命时代。   

  安刘小学(振之小学)的东侧的一块苞谷地里,在梧桐与柏树的掩映当中,有一处不大显眼的墓地。墓碑正面写着“革命先驱刘建侯同志陵园”,早已被当地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长眠着“振之小学”的创建人刘建侯同志(1895-1940),他是陕西最早的一批红色革命者之一。五四运动之后,他就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共产主义信仰的影响,并且成为陕西最早的一批团员、党员。闹农会、建新县(五一县),拆旧庙、办教育,不畏强暴怒掴伪县长,不吝家产义助刘志丹等等,刘建侯同志这些可歌可泣英雄壮举、革命事迹久久流传在渭北大地,象渭河之水静静地流淌在黄土地上,悄悄地滋育这里的人们。

  刘建侯同志对革命事业赤胆忠诚,对反动派疾恶如仇。他落入敌人之手,受尽牢狱之苦后,拖着奄奄一息身体,含恨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父老乡亲,长眠于哺育他成长的土地。

  当我们来到刘建侯同志的墓前,不由得想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images/ljh/刘建侯同志陵园image001.jpg
革命先驱刘建侯同志陵园

/images/ljh/刘建侯同志陵园image003.jpg
刘建侯同志陵园墓碑

  (图片摄影:李红权,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