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侯年谱
目录
时间 | 史料记载 1 |
---|---|
1895年11月16日 | 刘建侯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信义乡安刘村一个书香门第。 |
1920年9月30日 | 时任教育厅长的郭希仁预知陕西成德中学学生代表屈武有被逮捕的危险时,急委托刘建侯先生代为通知,终于使其逃脱军阀毒手。2 |
1922年8月 | 王尚德发展张浩如、刘建侯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组织。书记王尚德,主要活动于渭南、华县等地。是年底,该组织与团中央建立直接联系。 |
1922年冬 | 刘建侯回到渭南县固市一带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随后,在安刘村组织成立了教育促进会,与进步青年赵子宜、李尔克在芝兰寺创办了一所小学。 |
1924年春 | 王尚德、张浩如将刘建侯由临潼县三育学校请到渭南赤职任教。 |
1924年6月 | SY(社会主义青年团代号)赤水支部干事会成立,不久,干事会更名为SY赤水独立支部,又成特别支部(简称特支),王尚德任书记,刘建侯担任组织委员,直属团中央领导。 |
1924年8月 | 刘建侯、赵子宜、李尔克等成立了SY渭北分县(固市一带)支部。 |
1924年8月 | 参加撤换大恶绅、反动校长贾雨天,掀起驱贾斗争。 |
1924年11月 | 刘建侯、张浩如协助王尚德在渭南县教育界发起组织驱逐大恶绅、教育局长王述道的斗争。 |
1924年11月 | 王尚德、刘建侯在县高小主持召开有二十五个学校和团体参加的渭南县教育特别联席会议。会上,刘建侯首先揭露王述道的罪状,在群众的压力下县长只好撤销王述道的局长职务,由王尚德、刘建侯等主持的渭南县临时维持教育行政会。 |
1925年9月 | 团中央和豫陕区委派吴化之整顿陕西党团组织。 |
1925年12月 | 吴化之根据团中央精神,将王尚德、张浩如、刘建侯、张宗适等六七名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秘密建立了中共赤水特别支部。 |
1926年春 | 刘建侯以渭南县渭北教育分局督学的公开身份做掩护,在固市一带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深入农村帮助组织农民协会。 |
1926年5月 | 刘映胜继张宗适任共青团赤水特支书记。渭北分县支部,由书记刘建侯兼任。 |
1927年1月 | 《中国青年》发表共青团赤水特支书记刘映胜(笔名燕声)写的《渭南的农民一年来斗争的成绩》。刘建侯是刘映胜的族叔,也是他走向革命道路和引路人。 |
1927年1月16日至27日 | 刘建侯协助中共渭阳特支,以进步教师为骨干,举办的两期农民运动讲习会,共招收学员八十八人,并担任主讲。 |
1927年2月 | 刘建侯介绍李英、刘养荣、张鹤立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成立中共安刘学校支部。 |
1927年3月 | 刘建侯接受任务赶到西安,与西安民立中学渭南县渭北同学同乡会会长王克仁召集在西安民立、成德两中学上学的渭北籍同学开会。 |
1927年4月 | 中共渭阳特支,增设两个党小组。其一为五一县教育局小组,组长刘建侯。 |
1927年5月4日 | 故市镇西南场搭台子开庆祝五一县成立大会。各界群众及各村农协会员,共有万余人参加。大会由刘振之(刘建侯,字振之)、王勉之主持。会前中共渭阳特支作出部署和安排,利用机会揭露原县佐新任县长孙武臣罪行。台下农协会员愤怒高呼,“打倒孙武臣!”“县长要民选!”,于是刘建侯怒掴孙武臣,农协会员将孙揪下台。这场斗争却给反动当局以有力打击,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从此,刘建侯名震渭北。 |
1927年5月9日 | 刘建侯组织召开五一县首界农民协会代表大会,被选为五一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县农协下辖14个区农协,236个村农协,会员发展到1.3万人。 |
1927年7月 | 刘建侯不畏强暴,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反对国民党背叛革命。 |
1928年春 | 刘建侯组织成立了中共孝义区委,并任书记。 |
1928年6月下旬 | 渭华起义失败,反动当局悬赏,到处捉拿参加渭华起义的刘建侯。刘建侯只身逃到河南,在杨虎城部队当兵。 |
1930年10月 | 杨虎城率部入陕,主持陕政。刘建侯随部队回到陕西。 |
1934年6月 | 刘建侯联络地方知名人士,恢复渭阳中学。 |
1935年 | 刘建侯集资创办了安刘小学。 |
1936年底以后 | 西安事变发生后,刘建侯及时联系地方教育界人士,在安刘学校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教育界人士公推刘建侯为县教育局教育委员。他不避艰辛,奔走乡里,动员群众集资办学。他动员各校师生,搬神像,拆庙宇,修建了渭阳中学数十幢教室。 |
1937年4月 | 抗日战争时期,渭南县各界抗敌后援分会成立,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实际受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爱国人士刘建侯为11位委员之一。3 |
1937年秋 | 王尚德等利用《新渭南报》发动了驱逐国民党县长强云程的斗争。强云程采取镇压手段查封报社,拘禁报社社长刘建侯。4 |
1940年5月28日 | 因入国民党监狱,受迫害,狱中落病,久治不愈,刘建侯病逝。 |
1942年 | 渭南县政府把安刘学校命名为“振之学校”。 |
注释:
未注明出处者,均依据《中共渭南党史人物传》(第一卷),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
《新民主义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载:“北京十一名陕西学生联名函郭希仁云:“顷闻九月三十日《北京晨报》载,对于陕西女子师范讲演训令一则,不胜骇异,孔子是否当照令崇尚?兹不具论。在中华民国法律之下,学术自由、信教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人人皆知,而教育厅何能不知,乃竟非法干涉,妄施阻挠,似此藐视国法,贻祸教育,殊属荒唐绝伦。若不设法挽救,遗害何堪设想。同人等认为陕西近年教育,所以日迟一日,全由教育厅倒行逆施而致,早应根本解决,所以不惜开罪教厅,而使吾陕西青年永沦于黑暗。先此函达、速将真象据实报告,以减罪戾。否则笔诛所及,名誉扫地,尔时后悔,勿谓言之弗预也。”从此信可以看出,新青年对郭希仁先生尚以尊孔读经为倡,而欲以此救国的思想致以谴责,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另一方面,当先生预知陕西成德中学学生代表屈武有被逮捕的危险时,急委托刘建侯先生代为通知,终于使其逃脱军阀毒手,屈武临行还以其伉俪合影送先生留念。由此可见,先生虽尚尊孔,但对青年学生的爱护自是一片真情。 ↩︎
《渭南文史资料》第五辑,陕渭文出批(1993)字第15号,P28-P39文《国民党渭南县地方组织简史》作者:张平 ↩︎
《渭南文史资料》第五辑,陕渭文出批(1993)字第15号,P25-P27文《王尚德组织反贪官污吏斗争片断》作者:王惠民 ↩︎